Foreign Media - News Reader

Home Category

湄公河网络诈骗现象出现拐点,威胁更广泛

By news.un.org 7 0
Source: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5/04/1137776
乱象丛生 

报告指出,遍布于特别经济区及边境地区、尤其是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菲律宾等地的臭名昭著诈骗园区,正因执法压力而逐渐向外溢出至其它区域。尽管打击行动扰乱了原有业务,但这些犯罪活动很快便在新建的、专为网络犯罪而设的商业园区中“重生”。这些场所拥有支撑其持续扩张所需的一切条件,包括基础设施、监管漏洞、法律掩护以及税务便利。 

毒罪办区域分析师沃伊齐克称:“它像癌症一样蔓延。执法机关在一个地区加以打击,但根源并未消失,只是迁移罢了。这造成了该地区成为一个彼此联动的犯罪生态系统,由精密的犯罪集团操控,利用漏洞为所欲为,威胁国家主权,扭曲和腐蚀政策制定机制及政府系统。” 

犯罪集团之所以能持续得手,部分原因是他们拥有通过加密货币和地下银行系统洗钱的能力,获取的巨额非法收益渗透至全球银行系统。随着该地区及其他地区的非法行为者在网络诈骗、洗钱与地下金融方面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其负面影响已波及全球。据毒罪办最新估算,该地区已形成数百个“工业规模”的诈骗中心,年利润高达400亿美元。 

全球扩张 

报告指出,犯罪集团“对冲出海”的趋势,与持续不断的亚洲主导型诈骗中心在非洲、南亚、中东、部分太平洋岛屿遭打击的报道相一致。此外,与这些诈骗中心相关的洗钱、人口贩运、招聘服务,甚至已渗透至欧洲、北美及南美。 

这些集团往往通过重新投资利润、并雇佣由数十万被贩运受害者和同谋者组成的多语种劳动力,将运营规模扩大至工业级别。这种现象在2025年初的缅甸妙瓦底尤为明显,当地有数千人因诈骗中心倒闭而被遗弃。此外,其他地区的犯罪集团也日益卷入,显示出网络诈骗活动不仅在加速扩张,也在形成更多跨区域的合作链条,涉及非法行为者、服务提供商以及“创新者”。 

网络诈骗、地下金融与技术革新 

犯罪集团正逐步转型为更广泛的网络安全威胁力量。新的在线黑市、洗钱网络、被盗数据产品、恶意软件、人工智能与深度伪造技术等,正在为“犯罪即服务”的兴起铺路。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新兴的非法线上市场,它们为犯罪行为者提供了聚集与交易的平台,同时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对执法打击的适应性。毒罪办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代表霍夫曼表示:“一方面是这些操作加速与专业化,另一方面是其向地区内外新区域的地理扩张,这两者的结合导致了网络犯罪产业前所未有的强度,各国政府必须做好应对准备。” 

未来方向 

报告还为东南亚及其他地区的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应对建议,包括:加大金融打击力度、加强金融情报协调,以及通过区域与国际合作扩大金融调查与资产追缴工作。 

这份最新报告是毒罪办就东南亚跨国有组织犯罪开展的一系列威胁分析之一。报告结果已被提交给政策制定者、执法机构、国际合作伙伴、学术界和相关专家,以促进对话,并推动更有效地应对有组织犯罪的全球努力。 

®Foreign Media - News 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