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地震一个月后:数百万灾民急需援助,联合国呼吁立即扩大人道响应
2025年5月1日 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缅甸临时驻地与人道协调员科尔西周四向驻纽约 联合国 总部的记者表示,自3月28日缅甸发生两次强烈地震以来,已有一个月时间,但灾区数百万人仍在艰难应对严重破坏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他呼吁国际社会迅速采取行动,扩大援助规模,以避免人道危机进一步恶化。
据报道,这两次地震分别为7.7级和6.2级,造成55,000多所房屋被损毁或夷为平地,大量医院、学校和基础设施也遭到摧毁。
科尔西从缅甸仰光通过视频链接向记者们透露:“许多人至今仍然露宿在临时搭建的避难所或帐篷中,在早季降雨和高温天气中承受日益严峻的生存挑战和保护风险。”
地震加剧本就严重的人道需求缅甸自2021年政局剧变以来,人道形势持续严峻。即便在地震前,就已有约1990万人亟需人道主义援助。地震发生后,又新增约200万人急需帮助,数百万人的需求也急剧上升。
科尔西指出:“人道援助正在进行,但远远不够。”他介绍,自地震发生以来,联合国及其人道伙伴已向60万人提供了水和环境卫生支持,近50万人获得粮食援助,10多万人获得应急避难所和基本家庭用品。同时,流动医疗队迅速部署,已有超过100吨医疗物资运抵灾区,心理支持服务、儿童安全空间和住房评估等工作也在同步开展。
恢复重建、提供安全通道面临挑战科尔西表示,紧急援助关乎生存,但早期恢复对于重建生活、振兴经济和增强社区抗御能力同样至关重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估算,全国范围内因地震产生的瓦砾需要动用12.5万辆卡车清运,显示出灾后重建任务的艰巨。
尽管联合国及其合作伙伴近期得以进入实皆省和曼德勒省部分此前无法进入的区域,并在实皆省建立了常驻存在,但安全局势依然令人担忧。
科尔西强调:“空袭,包括对地震灾区的空袭,持续干扰救援行动,令援助人员和民众面临更大风险。他表示,援助必须根据需求、而非地点发放,并呼吁各方遵守国际人道法,保障人道通道安全畅通。
筹资严重不足,援助迫在眉睫截至目前,缅甸2025年《人道主义需求与应急计划》总体资金到位率不足8%。为地震灾区特别设立的2.75亿美元应急增补请求中,仅到位3,400万美元,不足12%。
科尔西说:“我无法用言语充分强调尽快支付认捐资金的紧迫性。现在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了。每一次拖延都可能意味着更多生命的丧失。”